据美国环境保护局统计,现代人类80%至9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而目前室内空气质量比室外的污染严重竟平均在10倍以上。室内空气污染类型主要为甲醛、苯引起的化学污染与由细菌病毒引起的生物污染及由放射性和尘埃引起的物理污染。尤其是夏季即将来临,只采用自然通风换气已不可能,为了避免非典病毒在室内扩散,目前有关部门又对中央空调的使用做出限制,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什么办法既能够保证居室、办公场所、公共娱乐场合的凉爽,又能有效预防室内空气被污染,保证人们的健康、安全,是当务之急。
其实,北京市有关部门早在2000年,就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调动众多科研单位攻克室内污染难题。北京首创纳米科技公司与清华大学分析中心的专家们通力合作,独家承担了北京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有机污染物光催化降解和光催化杀菌技术的研究”。该项目利用纳米薄膜光催化技术作为室内空气净化的核心组件,研制成功了新型空气净化器。鉴于我国的环保法规正在与国际接轨,并于今年3月颁布实施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所以一段时间不少空气净化技术相继推出,如物理吸附过滤法、臭氧净化法、净电除尘法等。这些传统技术虽不错,但目前尚无法达到国家标准,而且对空气中的甲醛等有害气体只是起到短暂的吸附作用,尤为严重的是对附着在灰尘上的有害微生物形成富集,可造成快速繁殖,并形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近年来,科学家对纳米材料的深入研究表明,一些n型的半导体纳米材料如TiO2 等,表面由于纳米效应产生的奇异现象,即在吸收一定波长的紫外线的情况下,其表面生成大量的OH自由基,具有了对有机物(甲醛、苯系化合物等)和蛋白质结构微生物(细菌、病毒)等产生强烈的氧化还原作用,从而达到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的效果。
当前,纳米光催化技术已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理想的空气净化技术,催生了我国从事纳米光催化技术研究的机构如同雨后春笋,但由于纳米材料的昂贵价格,无法实现实用化。然而,北京首创纳米科技公司和清华大学的专家们在北京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下联合攻关,创造性地研制出了易于产业化、规模化的纳米薄膜光催化技术,不但应用于空气净化当中取得理想效果,且大幅降低成本,其生产的SK———2000型净化机已在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得到了迅速推广。
特别是去年岁末,澳门国际著名的顶级住宿娱乐场所———葡京大酒店,因迫切希望解决其室内严重的污染问题在国际范围内紧急招标,包括日本大金公司、德国文塔等国际空气净化器巨头参与了竞争。结果竟出乎所有专家预料,他们对来自北京的首创纳米科技公司生产的纳米空气净化器(SK———2000型)情有独钟,并陆续购买了近百台。这其中有对高速发展的北京纳米技术净化空气科研成果的认可,也因为这种净化器通过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权威机构的检测,具有高效杀死细菌、病毒微生物,快速去除甲醛、苯、氨等有害气体及烟雾的净化机能。可以说,在居室空气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用纳米技术来净化室内空气会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